导语:有人说.com 域名要灭亡了,也有人说.com 将永存,而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对。
如果你对过去两天发生的事不太了解,那么给你一个提醒,这件事对互联网非常重要。在 2014 年,将有超过 1000 个新的顶级域名启用,你将会看到越来越多地用.xyz、.app、.nyc和.buzz 等为后缀的网页地址。以往只用.com、.net、.org 做顶级域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
1985年,Symbolics公司注册了第一个.com域名。当时域名注册刚刚兴起,申请者寥寥无几。
1993年,Internet上出现WWW协议,域名开始吃香。
1993年,Network?Solutions(NSI)公司与美国政府签下5年合同,独家代理.COM、.ORG、.NET三个国际顶级域名注册权。当时的域名总共才7000左右。当时出现了一款名为“Mosaic”的浏览器,可以让人们更方便地上网。美国人民最长使用的是“美国在线”网站,而不是输入网址去其他网站查询内容,那个时候还没有 Google。
1998年,轰隆!因特网火了,感谢 56K 猫人们可以在家中快速上网。这个时候有一小群人开始购买域名,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觉得这种行为非常疯狂,“怎么会有人去买域名呢?”
早期域名商 Rick Schwartz 和 Castello 兄弟等人购买了很多域名,域名商们正走在发家之路上。除了私人投资者和小团体购买域名外,《财富》500 强企业也开始关注互联网,逐步地在网上建立自家的主页。
2001 年,互联网泡沫破裂了。互联网创业从火热走向萧条,而在此刻还在购买域名的人更是被看成是疯子中的疯子。许多人认为.com 不可能有多少作为,但也有少数人看到了.com 域名的商机,认为这是互联网上的资产。有些人也开始抛售.com 域名,抢注域名的活又得重新开始了。Frank Schilling 等投资者抓住了这个机会,花了大量资金进入域名市场开始注册域名。企业和个人都开始注册自己的域名。
在 90 年代末、本世纪初购买域名的人发现,可以用他们注册的域名来吸引网络流量。上网的人越来越多,人们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尝试输入自己想要去的网站。那时候像 cars.com 这样的域名每天都可以吸引到成千上网的流量,都不需要做任何 SEO。于是“域名停放”的概念开始出现,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越来越多被抢注的域名被停放在网络上,里面放满了网页链接,这让不少人和公司流量引导赚到了些小钱。
2008 年,新的顶级域名.me 出现在市场上。2007 年,Montenegro 公司获得了.me 的顶级域名,他们的消费群体是创业企业、创新者,不少企业开始抢注相应的.me 网址,比如 Facebook 的 Fb.me,Wordpress 的 Wp.me 以及《时代周刊》的 Ti.me。
2010 年,.co 域名上线,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。创业企业纷纷使用.co 域名,第一年里,有 100 万个使用.co 后缀的网站上线。许多创业企业把.com 改成了.co,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网址了。
创业企业开始用.co、.me、.io 和其他非.com 域名创业,获得了成功。HelloBrit.com 改成了 Brit.co,BarkBox.com 改成了 Bark.co,.io 域名也因为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的火爆而备受关注。跟之前一样,.com 依旧是人们的首选。应用程序创业达到了最高峰,开发者都想让自己的应用程序能冲到榜单上去。与此同时,直接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渐渐失去主流地位。
GetJelly.com 和 Jello.co,哪个品牌更好?如果这个问题在五年前的话,企业只能选择前者,而现在,企业有必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。
.com 并没有灭亡。实际上我认为.com 域名将成为企业在互联网上不可多得的资产。
许多事情现在不能下定论,但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话来做结尾: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用与创造相同的思维模式。”